羽球冠军踏雄台:谌龙王适娴探访镇北台
秋日的红山之巅,镇北台的砖石在阳光下泛着古铜色的光泽。当谌龙与王适娴的身影出现在东墙南侧的城门下,这座被誉为 “万里长城第一台” 的古迹,便迎来了两位特殊的探访者 —— 一对在羽球赛场挥洒汗水的世界冠军,与一段跨越四百年的边关传奇,在此刻完成了温柔的相遇。

拾级而上时,王适娴忍不住伸手触摸城墙的青砖,指尖掠过的不仅是岁月冲刷的凹凸纹理,更是明万历三十五年(1607 年)工匠们留下的匠心印记。“这砖石的密度好高,能抵御这么多年的风沙太不容易了。” 她轻声感叹的瞬间,仿佛与当年修筑此台的延绥巡抚涂宗浚完成了跨时空的对话。谌龙则驻足观察着东南内侧的砖铺马道,这条曾供戍卒策马登城的通道,如今虽已青苔遍布,却仍能想见当年 “兵戈相向时疾驰传令,和平岁月里护送商队” 的繁忙景象。
行至第二层,券洞横额上 “向明” 二字遒劲有力,这方涂宗浚亲笔所书的石刻,曾见证无数戍边将士的赤诚。“‘向明’不仅是效忠之心,更像是一种坚守的象征。” 谌龙凝视着题字说道,语气中带着运动员对 “坚守” 二字的深刻体悟,“就像我们在赛场上日复一日的训练,古人在这里年复一年的戍边,都是为了心中的目标。” 不远处,“镇北台” 三个当代书法家魏传统题写的大字赫然在目,新旧字迹的交替,恰如这座建筑从军事要塞到文化地标的身份蜕变。
第四层的瞭望台虽无清末坍塌的哨棚遗存,但凭栏远眺的视野依旧开阔。谌龙指向东北方向的废墟轮廓:“那就是款贡城吧?” 随行的讲解员点头确认,那里曾是蒙汉官员洽谈议事的场所,而西侧更远的地方,便是当年 “牛羊成群、人声鼎沸” 的易马城遗址。王适娴循着他的目光望去,想象着清初文人杨蕴笔下 “关门直向大荒开,日日牛羊作市来” 的盛景,轻声说道:“原来这里不只是战场,更是和平贸易的见证。” 远处的榆林古城与近处的沙漠绿洲相映成趣,长城如巨龙逶迤在天地间,构成了一幅古今交融的壮阔画卷。
在底层戍卒营房的遗址前,两人放慢了脚步。断壁残垣间,散落的砖瓦仿佛还留存着当年士兵们生活的温度。“守台的士兵要在这上面待多久?” 王适娴问道。当得知这些营房曾容纳数十名戍卒长期驻守,谌龙不由想起运动员生涯中封闭训练的日子:“同样是远离喧嚣的坚守,只是他们的战场更残酷,我们的赛场更纯粹。” 这种跨越时空的共情,让古迹不再是冰冷的砖石堆叠,而成为有温度的精神载体。
beats365,beats365,beats365官方网站,beats365亚洲版官网临行前,谌龙在台基处发现一块嵌在墙中的旧砖,上面模糊的刻痕似是当年工匠的记号。“每一块砖都有自己的故事,就像每一场比赛都有难忘的瞬间。” 他掏出手机拍下这枚砖刻,想把这份 “历史的细节” 带回。王适娴则在城门前驻足良久,望着 “南蔽秦陇北瞰河套,东连山海西接嘉峪” 的楹联,轻声说道:“难怪都说这里是长城的‘坚硬脊椎骨’,站在这里真的能感受到那种震撼。”
夕阳为镇北台的轮廓镀上金边时,两人的身影渐渐远去。这座见证过金戈铁马与民族交融的古台,又多了一段关于 “坚守与传承” 的新记忆 —— 羽球冠军的足迹与戍边将士的英魂,在 “万里长城第一台” 的岁月长河里,共同诉说着跨越时空的力量。正如他们赛后所言,榆林的美不仅在风光,更在这份 “看得见历史、摸得到初心” 的厚重感。